孩子多动 家长发愁
孩子多动 家长发愁

详情

资料来源:宝安日报

多动症,听起来似乎很陌生,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孩子应该好动,不好动的孩子才让人担忧。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很糟糕,这些表现,在一部分孩子身上是正常的表现,而在另一部分孩子身上则表现出过分好动,过分好动就有可能存在一种病症,容易被家长忽略掉。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好动才是聪明的,不好动的孩子是不正常的。但是当孩子一旦过分好动,行为难以控制时,家长们可得注意了,这或许是多动症的表现。

  先天发育不好 后天好动难管?讲述者 陈女士

  女儿今年6岁,上一年级。在我怀孕时,医生建议提前二十多天剖腹产把孩子生下来。孩子出生时体重很轻,只有四斤左右。女儿慢慢长大,我发现,她很好动,平时在家里都是丢三落四,做事笨手笨脚的,长这么大,还会尿床,说话很快,但是口齿有点不清晰。她在家会很积极地帮我做事情,可她只会越帮越忙,不是打碎碗碟,就是把原本整齐的家弄得更乱。今年她读书了,上课老不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很差,有一次考试她交了白卷,把老师气坏了。

  最近的期中考试,她数学和语文都不及格,英语勉强及格。看到她学习成绩差,我和丈夫先后请了不少家教来对她进行辅导,但一点用都没有,老师们也没办法让她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我烦透了,怎么教都没能让她安静一会儿,她简直坐不住。我很烦恼,不知道该如何来教育我的女儿。

  梅红:根据陈女士所提供的种种信息看,这个女孩患有多动症的可能性很大。多动症的成因比较复杂。目前临床医学研究认为引发多动症的原因是由于大脑功能的失调所致。陈女士在孕后期,医生建议其提前剖腹产、孩子出生后体重也较轻,这可以说明孩子的先天发育情况不够好。为了对孩子负责任,建议陈女士带孩子到专门的医院去严格检查,确认是否真正患上多动症。如果确诊是多动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药物治疗。对一个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单纯靠各种教育方法来改变她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状况是没有效果的。不少家长会担忧药物治疗的副作用问题,其实现在药物治疗多动症的副作用很小,只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服用,再配合对孩子进行行为训练,效果会非常明显。如果为了担心药物副作用而不让孩子接受药物治疗,那么孩子会长期受多动症的困扰,往往出现学习困难、与同学和老师关系紧张、退缩或攻击行为、情绪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又相互影响,孩子的发展便陷入恶性循环当中,所以希望陈女士能尽早弄清楚孩子的问题,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在老家是好事 在这儿就是病?讲述者 吴女士

  我儿子今年读三年级,比较调皮。最近老师来家访,对我讲了儿子在学校里面的表现,说孩子上课坐不住,经常要离开座位骚扰一下其他的同学。遇到有老师提问,他很积极举手回答,但却总是答非所问。他非常喜欢玩橡皮擦,上课最大的乐趣就是把橡皮擦一点点掰碎;做体操也不安分,乱比划动作,而且学习成绩很差。老师建议我们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说孩子这么好动可能是一种病症。这话让我很生气,儿子年龄还小,好动还不是正常的行为吗?我们老家常说,好动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以后长大了,思想会很活跃;不喜欢动的孩子,都是性格比较内向,不怎么聪明的。怎么到了老师的嘴里,孩子好动就是一种病呢?儿子在家里也会顽皮,经常玩橡皮擦,这点我们都知道,但我认为这只是他的一种无意识喜欢玩的游戏,所以我也没放在心上,他喜欢玩,我就给他买多点橡皮擦备用。虽然有点注意力不集中,可这在我们看来也并非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许多孩子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难道说,这都是一种病症?孩子还要继续在班级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可现在老师对我的孩子有偏见,非得说孩子得了病,我也不知道该如何与老师来探讨孩子好动的问题,这让我很为难。

  梅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聪明的孩子好动好思,这类孩子多动的特点是有目的性,他们在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候,往往投入较多的精力,并能坚持较长的时间,也会有一个不错的结果。但有的孩子的好动则不同,他们的多动常常是无目的性的,东搞一下、西弄一下,经常随意改变目的,即便是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也坚持不了多久,往往是有头无尾,表面看上去十分忙碌,但又忙不出什么结果,给人感觉做事情杂乱无章、丢三落四、容易受干扰。如果家中孩子的多动属于后一种情况,那家长就要考虑孩子是否有病症的存在,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孩子多动都是正常的,长大后自然就会变好。当然,不管孩子多动还是不怎么爱动,对于一个学龄期的孩子而言,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完成学业。学习成绩是衡量孩子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的一个硬性指标,如果与同龄孩子相比,孩子的学习成绩长期大幅度落后于同班同学,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家长就有必要仔细分析孩子出现学习困难的原因是什么,与孩子的多动有没有关系。家长应该明白一点,有些孩子的多动是家庭教养方式或者后天成长环境所造成的,有些孩子的多动则是病理性的。前者需要改变教养方式和成长环境来改变孩子的过度多动,后者必须求助于医生。

 

咨询热线:0755-27374880

 

 

访问电脑版(WI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