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所长 金宏章
笔者随教育部组织的灾后心理援助专家组赴灾区开展灾后心理援助工作,虽然此行的使命是对在灾害中带来心理创伤的学生实施心理帮助,但在与师生的接触中看到,许多师生在灾害面前的表现成为开展心理帮助工作的优质资源,让我们更深刻认识到,人可以在灾难中学习与成长。
地震发生后,四川各高校学生积极参加抗灾志愿者活动,积极为伤员献血、搬运救灾物资、安慰伤员等。四川大学一名大三的学生因患过心肌炎,没有被编入学校的志愿者团队,他就单独跑到受灾较重的绵竹并组织了一个志愿者团队,搬运了一周的纯净水等救灾物资。
为了让灾民多一点食物,他每天不到灾民领饭点领盒饭,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各学校有组织的志愿者,都表现出比大学生军训时期还要好的精神面貌。需要就是命令!连续几天搬运物资的疲劳使许多同学倒地就能睡着,但是,物资车到的一点响动可以使大家立刻惊醒。劝同学们休息的领导喊破了嗓子,从“同学们”、“可爱的同学们”到“尊敬的同学们”。
此行来到灾区及受灾人群中间,感受更多的是深刻和鲜活。用身躯为学生撑起生命空间的优秀教师谭千秋,运送物资的“尊敬的同学们”,劝营救者不要担心的女孩,向营救者行队礼的可爱少年,等等,这些都是人生智慧的闪光、人生模式的榜样。市场经济与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似乎让人感觉人性弱化、人际关系淡漠。汶川地震在带给我们灾害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心灵的巨大震憾。向善和友爱是人性潜含的巨大能量。
然而,灾难面前某些人的看法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提示着我们灾后学生心理与品德教育急需关注的另一面。如,“比地震可怕的是余震,比余震可怕的是预报余震”等说法,为了避免尸体腐烂带来疾病流行而进行的快速集体掩埋,有人却只充满负性地说“人往坑里拽”,一方面扰乱了人心,另一方面误导人们偏离正常的认知模式。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及瞬间生命的逝去,有人只感觉生命脆弱,而理智和心理健康的人会提示人们要珍视生命。
灾难对人们来说是不幸的。然而,我们还可以在灾难中深刻透视人生,在灾难中光大人性,在灾难中锤炼和成长。我们应当从灾难中引发深刻的思索,从灾难中挖掘更多恒久的价值。认真总结此次灾害的经验教训,尤其在灾难及救灾过程中师生表现出的崇高品德、健康人格、人生智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心态和人生模式等,将成为高校在灾后及更长时期心理教育及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