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沧海
案例:我儿子13岁,练长拳,三五个同龄人不是对手。我怕因拳肇事下了死令:决不许和同学打架!上初一后,他班上有位男生常欺侮弱小同学,被打过的有六七个。学校警告老师批评,他父亲来校狠揍依然不改。最近他又把儿子邻桌同学的书撕了,还扭同学的手,扭得同学哇哇直叫。儿子上前劝说,他竟一拳打在儿子脸上。因有死令儿子强忍,回家后大哭一场说,要是还击制服他,将使全班受益。我心里很矛盾,请问我该怎样处理此事?
分析:据调查,在管理不善的学校中,总会有几个蛮不讲理出手打人的学生,根源应在家庭。上例打人学生的家长在被召到学校时的表现是当众把孩子狠揍一顿,可以推断暴力是他在家庭中对待孩子的常态方式。孩子对同学的暴力倾向正是自身常遭暴力之后转施于人获取心理平衡的特征。这个孩子可恨可气但又是可怜而不幸的。事实已证明用暴力对待孩子,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使他知错改错,反而会使他反弹为对同学的新报复。
这位家长对孔武有力习练长拳的孩子下死命令不准与同学打架是明智而高瞻的。试想:当时如果儿子还击把同学打败了,他今后会收敛吗?决不会!以暴易暴的结果必然是以牙还牙,气急败坏不择手段。明里打不过你,暗处则防不胜防让你受伤害,或纠集校外的人员围攻你。这是习染了暴力戾气的未成年人在打输后的常见后续表演。因此你的孩子去劝架挨了一拳没有还手强忍住了,很不简单,这种自控力极其可贵。在我心中的教育词典里“天下无敌”并非以暴力征服天下,而是把同学团结得全是友好的朋友,没有一个怀恶意欺侮他人的同学。以力服人者凶;以理服人者吉;以情感人者善。这应是校园里处理人际关系的箴言。
那么法律赋予公民的“正当防卫”权能否在上例中行使呢?你儿子在挨了一拳后,打人的同学没有继续伤害行为,儿子不还手,对方也停手了。此时的正常防卫应是回避锋芒保护自身,以语言喝止或立即报告学校处理。社会上有歹徒抢劫,目前并不提倡让未成年人挺身去“见义勇为”,也不提倡公民手无寸铁去对付手持凶器的恶棍。这个顽劣同学与社会上的暴徒有质的区别。他能否教育转变取决于学校与家庭是否形成了育人的协力;学校对家长是否开展了切实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宝安区2006-2009年开展的近千例家庭教育个案指导,曾有效地转变了几十个与此例类似的家长和学生。极个别习染过深,伤害同学身体威胁生命而累教不改者,应交少年法庭审理或送工读学校。
建议:1、这位家长应真情安抚表扬孩子,并指点他在这种场合保护同学的防袭技巧。学校迅速处理此事,嘉奖这位学生;2、家长主动向学校建议召开班主任、三个家庭的家长、学生的和解会议,共同商定一个当老师不在场时,由班长带领几位同学共同制止打架事件的具体方案;3、学校派有经验的德育老师对打人肇事学生家庭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并在班级中给该生更多的帮扶关心和监督。